.

媒体推荐患白内障十年她看不清孩子面容

本文刊于《生活日报》A15大医生专版

今年48岁的于菲(化名)因患陈旧性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影响视力,看东西总是模模糊糊,听朋友说,白内障需要成熟后才能做手术,所以于菲一直坚持用药控制。没想到,药物没能控制好,十年来,于菲的眼疾反复发作,视力也是越来越差,最后不得不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医院(医院)就诊。虽然耽误了十年的时间,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但是,技术精湛的二院眼科专家依然通过微创手术还给她一片光明。揭开眼罩的瞬间,孩子、丈夫和老母亲清晰的面容出现在眼前,于菲喜极而泣。

据济南市二院眼四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王晶介绍,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术技术越来越先进,白内障早已不需要等到“成熟”后再手术。如今的白内障手术全部采用的是与世界先进技术同步的微创手术方式,创口小、恢复快,做完手术第二天就能出院,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如果于菲知道这些,就可以早几年过上“光明的生活”了。

“白内障手术中大约有80%的患者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但是近年来,白内障患者也在逐渐年轻化。患了白内障后,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可以取得很好的复明效果。然而很多人对白内障手术仍然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使得本该恢复很好的患者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降低了术后视觉质量,实在可惜。”王晶告诉记者。

误区一:白内障手术要“成熟”后才能做

在三十年前做白内障手术,由于当时缺乏清晰的手术显微镜,大多数眼科医生还在依赖放大镜或肉眼下做白内障手术。如果白内障不成熟,无法看清全部混浊的晶体皮质,手术清除就会不干净、不彻底,因此要求患者在白内障成熟以后才能做,这种情况其实是医学落后的表现。

随着手术显微镜的普及和高清手术显微镜的推广,特别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应用,再也不需要等待白内障成熟再手术。尤其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如果等待白内障成熟,会让老人度过一段漫长的低视力阶段,不仅会造成老年人的生活不便,生活质量下降,也会增加儿女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过熟期白内障还会带来各种眼科并发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误区二:夏季不宜做白内障手术

夏季天气炎热,受手术环境及诊疗住院条件限制,长期以来人们对在此季节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存在思想顾虑。而事实上,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术环境和条件的大幅改善,基本上消除了夏季白内障手术的一些负面因素影响,相反,还可以为病患避免了不少手术旺季时排队问诊求医、择期手术的烦恼。

误区三:白内障可以通过药物得到根治

二院专家接诊的不少老年患者都是因为听信广告乱吃药而延误治疗的。“一些老年人从各种广告上看到这样那样治疗眼病的奇药,鼓吹可以让混浊的晶状体‘返老还童’,可以避免手术,花重金购买使用之后,却起不到提高视力的作用,还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王晶告诉记者,一些患者甚至因为过敏或者其他副作用,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甚至失明,非常令人惋惜。专家提醒说,目前治愈白内障的最佳方案就是手术治疗。

误区四:视力在0.5以上不需要做白内障手术

一些患者认为自己虽然患白内障,但是视力可以达到0.5以上,就不打算手术,其实这也是一种误区。

王晶提示说,医院视力表检查的视力只是代表了视觉功能的一部分,一个完美的视觉还包括良好的色觉、对比敏感度和像差。因此,拥有良好视力表“视力”的患者也会感觉视物模糊,仿佛生活在严重的雾霾之中,其实这些都是对比敏感度下降的表现。所以不能仅仅因为视力表“视力”还不错就放弃白内障手术,要综合考虑对比敏感度、色觉、像差等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些精细视力要求高的人群,例如画家、设计师、建筑师等。

误区五:白内障手术人工晶体越贵越好

对于人工晶体这种特殊的商品并非最贵的就是最好的,患者只需要挑选适合自己的人工晶体就好。

白内障手术发展到21世纪,已经从单纯的复明手术发展到屈光手术,更多的患者对术后的视觉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工晶体因此也随之发展起来。人工晶体已经从过去PMMA硬质人工晶体发展到目前各种疏水、亲水丙烯酸酯、硅凝胶等材质的软性折叠人工晶体,从球面人工晶体到非球面人工晶体,从单焦点人工晶体到双焦点人工晶体、三焦点人工晶体、区域折射人工晶体,近年来还出现了矫正散光、矫正高度近视的晶体,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

王晶建议说,选择人工晶体并非简单地看价格,要根据患者白内障的情况、经济状况和日常生活需求综合评估后确定。

专家介绍这些误区,就是希望能给广大白内障患者带来最新的认识,一旦确诊白内障,就要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让眼疾变得更加复杂,影响术后视觉质量。为了关爱广大白内障患者,医院为白内障患者送出重磅福利。

凡是







































中医白癜风
杭州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8haocangku.com/bnzcs/1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