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有节律性、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方向分为水平型、垂直型、旋转型等,以水平型为常见,通常以快相方向表示眼球震颤方向,快相为代偿性恢复注视位的运动。简称眼震。常由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引起。眼球震颤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此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二、眼球震颤的形式
1.钟摆式眼球震颤:双眼像钟一样摆动,摆动的各方向运动速度相等。
2.冲动性眼球震颤:眼球往返运动的速度不同,向一个方向运动的速度慢的称为慢相,是眼球震颤的基本运动,是一种不正常的运动。向另一个方向运动的速度快的成为快相,是一种再注视反射是眼球复位的代偿运动。冲动性眼球震颤是根据快相的方向命名,如快相向右,则称为右向冲动性眼球震颤。
3.分离性眼球震颤:单眼发生眼球震颤或者是双眼同时发生眼球震颤。若是双眼性的,各眼震颤的慢相的振幅,频率和方向不是完全一致的。
4.双眼共轭性眼球震颤:双眼震颤的振幅,方向,频率都相对一致。
眼球震颤的方向最常见的就是水平的,其次就是垂直性和旋转性的。有的呈现多个方向,即成为混合性眼球震颤。
三、眼球震颤依注视能力还可分为知觉缺陷性眼球震颤和运动缺陷性眼球震颤。
1.知觉缺陷性眼球震颤:通常此类震颤类型呈钟摆型,主要因为眼病导致视觉输入冲动障碍,使得眼球运动控制系统出现一场,从而引发注视机制紊乱。常见于先天性白内障,白化病,先天性青光眼,高度近视已经视路疾病等等。
2.运动缺陷性眼球震颤:此类震颤患者较为多见,其病因可能与神经中枢或者同向运动控制路径上的缺陷导致的传出机制异常有关。多数呈现冲动型震颤。
四、先天性眼球震颤的临床特点:
1.隐性眼球震颤:通常遮盖一只眼睛时候,才表现出来的眼球震颤,震颤呈现冲动型,快相指向非遮盖眼。
2.显-隐性眼球震颤:震颤水平性和冲动性,在双眼睁开时候,震颤不能完全消失,遮盖任何一只眼睛,震颤都会加重。注视眼从内转位向外转位转动时候,震颤将加重,快相指向注视眼。这类患者经常合并斜弱视。
孙医生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