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援非医疗队万里之外,祖国和我们心心相

白癜风治疗医师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zuozhen.html

新冠肺炎疫情依旧在世界各地蔓延,我省医疗队援助非洲的喀麦隆、多哥、吉布提三个国家截至7月30日11时,累计确诊病例分别是例、例、例,防控形势严峻。值得欣慰的是,在国家卫健委、省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医疗队采取了非常严格、规范的防护举措,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名队员感染。身在万里之外的他们,时刻感受着来自祖国的牵挂和温暖,他们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为当地百姓解决疾病困扰,医院及百姓的一致认可。

01:45

时刻感受到来自祖国的温暖

“国家卫健委先后三次为我们调拨防护物资,省卫健委以及医院也给我们积极筹备寄来防护服、防护口罩等,现在,我们物资充足。”7月29日晚,中国(山西)第20批援喀麦隆医疗队总队长安步月在电话那头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新冠肺炎在世界各国开始蔓延后,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地缺医少药,新冠检测能力不足,民众和医务人员重视程度都不高,医院5月底就有5名医务人员确诊,还有5名医务人员和20名患者疑似、2名医务人员死亡;医院医院不到张床位,喀方医生只有19名,共有12名本地确诊患者,3例死亡。”安步月说,尽管环境艰苦,但队员们时刻都能感受到来自祖国的牵挂和温暖,国家和省卫健委领导非常关心和重视援外医疗队员的情况。4月9日,省卫健委主任武晋远程连线视频慰问援喀医疗队;5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援外医疗队视频座谈会,相关领导为大家加油鼓劲,送来组织上的关怀。

“我们有什么困难,我们需要什么,国家和省卫健委总是千方百计给予解决和支持,祖国就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安步月动情地说,“从3月7日起,国家卫健委先后为我们援外医疗队进行了13场新冠知识在线培训,省卫健委也为我们进行了3场线上指导以及防控演练模拟考核,这些知识储备为我们科学认识和应对新冠疫情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多哥,同样如此。中国(山西)第23批援多哥医疗队队长陈海云介绍,自年3月8日起,“国家(省)卫健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处)”组织防疫各方面的专家为医疗队开展了10余次“新冠肺炎防控知识讲座”,内容囊括了诊疗指南、院感、消毒、检验、个人防护、心理等各个方面,队员们不断充电学习,完善防疫知识体系,提高了防护意识和个人防护能力。在听闻非洲出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且疫情日趋加重、防护物资严重短缺、民众防护意识薄弱的情况下,国家卫健委第一时间为援多哥医疗队采购并运输了各类紧急医疗防护物资。距多哥报道第一例确诊患者仅仅12天,第一批防护物资便顺利抵达医疗队。“当队员们看到一箱箱贴着五星红旗的保障物资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有的队员驻足在这些防疫物资前,眼里噙着激动的泪花。”陈海云说。

中国医疗队工作得到当地认可

“疫情以来,我们医疗队坚持出门诊,坚持做好队员防护,其中两名队员所在科室出现确诊病例,我们没有一例感染。医院提出了预检分诊等合理化建议,并及时发送资料,分享中国方案和经验,我们的每位队员也都积极投身其中,结合各自专业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安步月介绍,眼科医生王海涛写出了一份多字的《眼科临床诊疗工作防控措施及岗位流程的建议》,有门诊患者分诊流程、五官科门诊结构示意图,还有裂隙灯前胶片挡板图片,都得到院方的采纳。外科医生何国林提出了每一个住院患者最好做胸部X线检查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院长的高度肯定。口腔科队员赵香萍提出了《口腔科诊疗流程建议》和《患者就诊须知》。这些建议为院方有效防疫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医院院长充分肯定医疗队的工作,他告诉我们:医院是喀麦隆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疫情后,医院。”安步月说。

此外,援喀麦隆医疗队还将原先在驻地内部的诊室搬出,并在原车棚处临时搭建通风良好的简易诊室,落实日联系、日报告制度,加强医疗队驻地管理和每日两次消毒工作。特别是在个人防护方面,严格戴口罩,严格“七步洗手法”,严格外出回来洗衣洗澡,避免聚集。严格细化完善防控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指定了院感监督员,严格监督检查,还制定了应急演练脚本,深入中资机构进行指导。“目前,我们依旧每周演练一次,包括防护服穿脱、七步洗手法,不断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医疗救治能力及协同作战能力。”安步月说。

“国内第二批物资运过来的时候,多哥城际交通都已封锁,如何将祖国的温暖送到偏远的卡拉地区,几经周折都难以实现,最后翻译老师联系了多哥宪兵总监,听说给卡拉援外医疗队送防疫物资,热忱的上将先生决定派军车和宪兵为医疗队运输物资。由此可见,祖国的各项援助和医疗队的各项工作在当地人民心中还是得到高度认可的。”陈海云说。

图说援非

“最严防护”下的剖宫产手术

7月12日凌晨两点,中国(山西)第20批援喀麦隆医疗队姆巴尔马尤分队驻地,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医院的值班医生,说有一名孕妇胎心不好,必须马上做剖宫产手术。

妇产科医生杨学兰、麻醉医生余翔、外科医生闫志金、翻译孙惠莲赶紧起床,医院。经询问了解到,患者之前已做过两次剖宫产手术,这是第三胎,怀孕八个多月,胎心不好。测体温37.1℃,而且持续咳嗽有一个多月。此时,新冠肺炎正在当地蔓延,可手术紧急,且医院没有进一步鉴别的仪器设备和快速核酸检测,大家决定按最严格防护的标准进行手术。

短短几分钟后,大家就穿戴整齐。防护服、N95口罩、眼罩、面屏等等一个不落,全副武装。对于手术医生来说,防护要求更加严格,洗手衣、防护衣、皮裙、手术衣,里外穿了四层衣服,就像“宇航员”。但大家丝毫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一切都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杨学兰还反复提醒患者由于剖宫产次数过多,导致子宫壁变薄,如再怀孕危险极大;并一再向护士长强调术后医嘱和注意事项。

援非日记

为了中喀友谊做出点牺牲是值得的

7月28日喀麦隆晴

十天前,在队员的帮助下,我的左手做了一个小手术,切了米粒大小的一个黑色素瘤。术后,安步月队长对我说:“现在你不仅仅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患者,最好休息几天,如继续工作,就会影响你的切口愈合,甚至感染。”我说:“现在是周末,正好可以休息两天,平时切口用半封闭切口贴保护,保持手术切口皮肤的正常通气、呼吸;要做手术时,可以用全封闭切口贴保护切口,这样就不会被污染,而且还能保持左手的正常功能,不影响给患者手术。”

前天,Dr.MBouche和Dr.Bougoue通知我,有一个体重2公斤、20天大的女婴被诊断为食管闭锁合并食管——气管瘘Ⅲ型,需要手术。几经商议,我们决定给婴儿分两次手术,第一期是胃造口手术,术后给予肠内营养,待婴儿营养上来后,再行食管造影,计算一下婴儿食管闭锁近远端相距多远,然后再决定第二次手术的具体方案。第二期做瘘管切除、食管吻合术。

昨天,我们在全麻下给婴儿做了胃造口术。上手术时,我用切口贴全封闭了我的左手切口,防止手术时被液体污染。婴儿是躺在保温床上做的手术。开始,保温床设置的温度是33度,开腹后,为了减少热量丢失、避免婴儿体温下降,我们又将保温床的温度调为36.5度,术中婴儿体温维持良好,但我们都汗流浃背。下手术时,我的双手有点潮湿,左手贴切口贴的部位出现了湿疹,但看着孩子一切都好,心里就安慰了很多。

刚经历了低体重、高风险的婴儿手术。第二天早晨6:20,我又接到了妇科医生Dr.Tompen打的电话,她正在做一台妇科手术,术中发现患者腹腔、盆腔致密粘连,很难分离,请我台上会诊,帮助手术。到了手术室,才从巡回护士那儿了解到,患者是名艾滋病患者。我下意识地看了看左手,紧紧按了一下切口贴。详细查看腹中形态后,患者被诊断为:急性腹膜炎、肠粘连、腹腔多发脓肿、双侧输卵管积脓、右侧卵巢囊肿。手术一直持续到10:30才结束,手术很成功。此时,左手的切口贴已泡起,湿疹明显加重,我用右手紧紧地按了几下,尽量让它与皮肤粘的紧一点,然后再次进行术后手消毒。

下午,我在宿舍静静地复习高级职称考试内容,收到了Dr.Tompen发来的一条消息,他说下周一有台手术,可能是卵巢癌或是严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希望我与他合作。我回复:D’accord(好的,没问题)”,心里默默在想:只要是为了中喀友谊,我们做出点牺牲,也是值得的。

中国(山西)第20批援喀麦隆医疗队队员何国林

情系非洲

00:21

“我能看见了!”

“MericDr,jepeuxvoir(谢谢大夫,我能看见了)!”7月17日一早,中国(山西)第20批援喀医疗队眼科医生王海涛刚进门诊大厅,就看到前一天刚做完白内障手术的一位老太太坐在走廊的长椅上等候检查,他赶紧上前打招呼,老人兴奋地连连感谢,还在楼道里跳起了舞。虽然已经过去了10多天,但这一幕却永远地定格在王海涛的记忆里。

“当时,老人想要跟我握手、拥抱,但是因为新冠疫情,伸出手来好几次,又不好意思的收了回去,然后跟我碰肘代替握手。”王海涛说,这位老人有多年的糖尿病,而且白内障还比较重,晶状体已经全白了,核还有点硬,原本担心术后会出现角膜水肿,没想到,第二天当地眼科医生给他的反馈是:“角膜很清亮,没有水肿,眼压也很好!”老人还指着墙上年“光明行”留下的海报,给王海涛念起上面的字,然后在楼道里手舞足蹈起来。

“检查结束后,她儿子本来要搀扶她起来,她用力地将其甩开,像个小孩一样在楼道里大摇大摆地走起来,还不时的给其它患者和护士表演她现在行动是多么的灵活,引发了一阵阵喝彩。这让我又一次想起年‘光明行’的时候。当时是医院贾亚丁院长亲自带队,由张素华主任、赵军梅主任等10余人组成的眼科专家团队来到喀麦隆,带来了白内障超声乳化仪、手术显微镜等医疗器械,在20余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余台白内障手术,受到当地政府及百姓的高度赞扬。现在自己站在这里,而且同样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那种成就感、自豪感真的是难以言表。”王海涛告诉山西晚报记者,由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学习曲线比较长,掌握不好技术容易发生并发症,所以很多当地的眼科医生想学但又没有足够的信心,喀麦隆全国只有大约2-3位眼科医生能完成这个手术。由于这里是低纬度地区,白内障高发,很多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手术治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随着援非医疗队在这里延续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当地眼科医生也慢慢地接纳了这项手术技术,学习的热情也比较高。

“遗憾的是,今年受疫情影响,不适合做现场的学术交流活动,我就通过WhatsApp建了一个眼科专业学习群,把认识的喀方眼科医生及学生都拉到群内,通过图片、视频、PPT等方式传递一些眼科知识。即使明年回国后,我还可以经常发一些眼科专业知识,同喀方眼科医生在线交流。”王海涛说。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薛琳

视频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婷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闫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8haocangku.com/ysbj/14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