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11月7日
功能科电子胃肠镜室
在肠镜下开展首例粘膜剥离术成功取出直肠巨大息肉。
11月7日,我院胃肠镜室在电子肠镜下行EMR手术,成功取出直肠中段一巨大广基息肉,手术顺利,此技术的开展,标志着我院消化内镜在微创治疗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
普外科、功能科胃肠镜室术前充分讨论患者,郭先生,58岁。因长期腹泻,肛门坠胀2年,于年10月5日来我院做肠镜检查提示:直肠息肉。病检示:腺瘤性息肉。于年11月5日入住我院普外科。经查体,辅检后,患者一般情况较好。主管医生、副主任医师杨军与我科胃肠镜室主治医师谢天维会诊,拟定最佳手术方案,大家一致认为:患者疾病诊断明确,直肠腺瘤性息肉,该息肉较大,约3*4cm、表面不平,呈分叶状,广基,属于癌前病变,必须及早手术,由于病变距肛门10cm前壁,普通外科开腹手术操作难度大,病灶不易暴露,且创伤大,费用高。我院胃肠镜设备已具备,内镜下治疗技术基本成熟,可以在肠镜下开展微创治疗,行粘膜下剥离术(EMR),完整切除病变。
手术现场11月7日下午4:00时许,在该科谢天维主治医师的主持下,在医师张子彦、王浩然及科室护士的协助下,行肠镜下粘膜剥离术,术中除有腹胀及少许渗血外,无其它不适,经过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艰辛努力,终于成功取除这枚巨大息肉。术毕,病人轻松下床,安返病房。
内镜下微创治疗,小创伤解决大问题随着电子胃肠镜广泛应用于临床,消化内镜技术有了较大提高。目前已不仅仅局限于消化道疾病的检查和诊断,许多原先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消化道疾病都能在内镜下进行介入治疗。其中EMR、ESD手术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
EMR又称在内镜下行粘膜下剥离术,其目的为切除部分病变粘膜,其深度可达粘膜下组织因而,起到深部粘膜病变的诊断和粘膜表浅病变的治疗作用。尤其适用于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及各类癌前病变。
该项技术的广泛开展,可以对早癌进行根治,使患有早期肿瘤的患者获得与以往开腹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免除放、化治疗的副作用,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消化道癌前病变,大大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重要的信息多说几遍9月28日,医院信义院区开始全面运行,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室、普内、普外、精神科、急诊分中心、手术室、麻醉科等科室正式开诊,同时还配有检验科、放射科、功能科、超声科等医技科室和部分医辅科室及职能管理部门,本部不再设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室和精神科,有需求的亲们请到信义院区看医生啦,不要英雄白跑路哦。
推荐阅读[功能科]用心服务,做临床科室的好参谋
[信义院区]普内科,占领城西片区普内疾病诊疗高地
[眼科]成功实施51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
[信义院区]医院新生儿室:天使降临人间……
[信义院区精神科]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最好白癜风最先进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