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
Thursday
“可以走动了吗?”
“先休息两小时左右,之后可活动一下,不要剧烈。”
“眼药水今天不点了,明天再点。”
“纱布明天早上医生查房拆。”
……
-
密密麻麻写满字的50页纸,是83岁聋哑老人吴爹爹和医护人员之间的“问诊笔记”。
由于没有家属陪护,为让吴爹爹顺利手术,接诊他的医护人员每天通过纸笔与老人交流,除了讨论即将手术的注意事项,字里行间流露出更多医护对老人的病房生活关心、还有满满的安抚,缓解老人的紧张情绪。
今天下午,右眼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成功的吴爹爹就可以出院了。
老人在医院眼科病房前,将这一周的足有50页的“问诊笔记”,以及一封感谢信送给医护人员。
无人陪护的高龄聋哑患者
收不收?
▼
吴爹爹是武昌某职业学院退休员工,聋哑多年,会简单手语,多数情况下一直靠写字与他人交流。半年前,他觉得自己的视力明显下降。特别是最近两个月,感觉有层雾在眼前怎么都看不清楚,给日常生活和交流带来极大不便。
医院,医院因为设备不完善而无法开展白内障手术,另医院则因为老人无人陪护而婉拒。为此,老人一度陷入绝望。
9月2日,他在同事的帮助下,医院就诊。经过检查,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右眼视力只有0.2,如果再拖延下去很可能失明。医院的眼科副主任黎智当即将吴爹爹收治住院。
吴爹爹和黎智医生用纸笔交流。
无法语言交流
这台手术怎么做?
▼
好不容易找到愿意“收留”医院,住进病房的吴爹爹却还是一脸愁容。
眼科护士长薛燕妮通过纸笔交流得知,吴爹爹没结过婚,在武汉也没有亲属,这就意味着住院期间老人将会无人照料。
这是啥难事?薛燕妮告诉吴爹爹:马上就解决!
薛燕妮立即安排科室护士轮班照顾吴爹爹,并为他请了护工,照料吴爹爹在病房里的生活起居。因为医护人员都不懂手语,于是拿来一叠A4白纸订成一个交流本,每天和吴爹爹在纸上交流。
“饮食要注意清淡,禁辛辣……”记者在这本50多页的交流本上看到,密密麻麻的笔记都是医护和吴爹爹的交流语句。
在手术前,医护人员更是一口气写满了2张纸,详细介绍手术方法和相关费用,让他安心配合手术。
我们的眼睛是什么结构?白内障又是什么?手术是怎么做的?原理是什么?
……
就这样,接近一周的交流,医护有问必答,还在交流本上画上详细的图。老人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9月4日,黎智为吴爹爹完成了晶体植入手术,手术后,为更好帮助吴爹爹康复,医护人员继续通过纸条和他沟通,经过休养,吴爹爹右眼视力提升至0.8,看东西再也不模糊了。
50页“手术笔记”
助他重见光明
▼
“医院心中忐忑,心里没底,医生护士的态度让我踏实,让我的视力重新恢复光明……”
9月9日出院前,吴爹爹连夜写下一封余字的感谢信,连同住院期间50多页医患交流本一起送给医护人员。
对比之前的交流笔迹,老人术后的笔迹更是刚劲有力。
“像吴爹爹这样的特殊患者,应该得到医护人员更多的关爱。”黎智表示,聋哑患者在出现眼疾时,由于沟通不畅,往往比正常人背负更多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为他们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服务,有助于他们配合治疗尽快康复。
“广大医生、护士,睁眼着前辈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给人民带来健康,带来光明。”感谢信的最后这句话,纸短情长。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白内障作为一种多发性眼疾也受到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