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顿庄园》首播至今已经快10年了,绵延六季的规模在英剧中属于少见,虽然播到后几季早已不复当初盛况。上半年趁着准备考试的间隙追完整部剧,又得知拍成的电影将于今年9月在英国上映,很多感慨,这篇集中点评一下。内有多处剧透!
人物形象:群戏出彩,个个鲜明
首先好剧都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编剧JulianFellowes正是刻画人物的高手,尤擅写群戏。我能想到另外一个群戏写的更精彩的就只有曹雪芹的《红楼梦》了。《唐顿庄园》整个六季应该也出现过上百号有名有姓的人物。大部分角色,即使只出现过一两集,都令观众印象深刻,鲜有面目模糊者。
基本每季都是这种阵势,要写好这么多人真的不容易,还不断有新角色上线
要刻画深入人心的形象就必然要个性鲜明,然而这又很容易落入“脸谱化”的极端。唐顿最吸引我之处正是它把握了平衡——人设鲜明,但形象极其复杂。下面通过几个角色解说一下。
先看Upstairs的主人们。
大小姐Mary,长相美艳中带英气,但自私刻薄,冷酷傲慢(让我想到《乱世佳人》Scarlet),甚至还有些轻浮。但她就是那么有吸引力。Mary在剧中的命运并不顺利,历经坎坷战乱和大表哥终成眷属后也并未享受多少快乐安宁的日子。
大表哥Mathew死后,Mary在管家Carson等的开导帮助下最终坚强地从极度的悲痛消沉中走出来,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帮助父亲承担起守护庄园的重任。这个情节也很像乱世佳人中Scarlet在战后凭自己的双手在废墟上重建家园。
我真的很吃大小姐的颜了,尤其是她的挑眉,但估计亚洲人很难模仿。剧中还有不少她骑马的镜头,真正的英姿飒爽。
大小姐内心也并不缺柔软面。她在女仆Anna数次困境时主动出手相助,在Anna和Bates最终组建幸福家庭的过程中贡献重大。同时,那么心高气傲的她在意识到自己错误之后也能放下身段去纠正,最终帮助Edith挽回良缘。
二小姐Edith长的很文艺复兴,是一个不被命运善待,又坚持追求的可怜人。前几季没什么存在感,留给人的印象也是嫉妒心强,和姐姐关系差,说话尖刻又缺乏吸引力的老小姐。
然而在一战时,唐顿改成疗养院,Edith的细腻善良,对伤兵细致入微的照料(记得谁是左撇子,谁什么时候需要寄信这样的细节),意料之外的赢得不少好感。之后的剧情中二小姐表现惊喜,凭借始终直面内心的勇气逐步成为我第二喜欢的女性角色(夫人Cora第一没变过)。
老夫人Violet始终放不下贵族身架,在社会激变的时代处处维护过去的规则。但最后家族中首先做出姿态公开接纳Tom,暗中写信邀请他和Sybil回来参加Mary的婚礼。她爱管闲事,与儿媳Cora矛盾不断,但其实情商极高,性格俏皮,关键时刻化解矛盾于无形。
SirRichard与Mathew激烈冲突下误伤昂贵的古董花瓶,老太太这样解围
真的很俏皮呀!
还有戏份不多的Rosamund姑妈,出场的形象是爱传闲话,背后八卦的中年女子。作为伯爵的妹妹,与嫂嫂Cora的妯娌关系也很一般。但在Edith下定决心生下孩子(非婚生)时支持庇护她,并严守秘密。在关键问题上三观极正,坚持要求二小姐在最终迈入婚姻殿堂前向男方坦白过去的真相。
最后说一个男性角色——伯爵,他为人正派,坚定拥护君主制,对国家和王室显示出无条件的忠诚敬意。他是负责的丈夫,庄园坚定的守护者,但非常固执守旧。因阶级偏见而对Sybil执意嫁给家里的司机勃然大怒,拒不妥协(后逐渐包容和解)。
但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观念极其传统的父亲在得知大女儿Mary曾失足犯下大错并可能败坏整个家族声誉时的反应:Mary被报业大佬SirRichard以她的丑闻要挟控制,无奈之下决定听从他与他结婚。
而伯爵听闻后力挺女儿,让她千万不要只是屈服于威胁而嫁给自己根本不爱的男人,哪怕这个选择随时可能让整个唐顿都卷入流言蜚语(要知道英国老绅士是最要脸面的)。这个情节也着实让我为Grantham伯爵的慈父情怀而感动。
哈哈哈实在想放这张截图
再简单说几个Downstairs的仆人们。
插一句:英国是一个阶级及其森严的社会(现在也是如此),英剧中能看出仆人也分很多等级。
厨娘MrsPatmore脾气暴躁,总是训斥帮厨的小姑娘Daisy,但在Daisy迷茫的时刻不吝给予长辈的引导。甚至为了不让Daisy感到孤独自卑,在情人节为她送上匿名贺卡。女管家MrsHughes不苟言笑,对仆人们管束严格。
在发现女仆Ethel与疗养的军官有染时毫不留情坚决将其辞退,但后来怀孕又被抛弃的Ethel走投无路时她又一直给与帮助。男仆Thomas个性阴沉,诡计多端,最爱背后算计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卑鄙低劣的人听闻Sybil死讯时也不禁落泪(当然也侧面说明Sybil的真善美,那集我也看得震惊且难过),种种细节也说明他不是良心全无。
女性主义:坚韧勇敢,相互扶持
唐顿庄园是一部女性题材的古典剧。剧中我们看到很多女性先锋的形象(十分想建议田园女拳师仔细学习)。
最典型的Sybil,是庄园里第一个打破陈规穿裤子的女性。她不顾父亲反对参与政治,无视阶级身份的差异嫁给与之心灵相通的司机Tom。
战时学习护理,全然抛却自己贵族小姐的身架照顾伤兵。二小姐Edith努力想成为有用的人。她学驾驶,在报纸上发表社论,最后经营起自己的女性杂志,率先雇佣女性员工。Mary在丈夫死后历经重重困难成长为庄园女性守护者,关心农作物和佃户,甚至亲自喂猪。
唐顿对女性关系的刻画也令人赞赏。剧中反映了当时女性面临的种种的困境(无继承权、参政权,工作市场的歧视偏见,婚恋坎坷,包括生育问题),更精彩的是众多女性角色在困境下相互扶持帮助。
LadySybil得知女仆Gwen的志向后一直鼓励帮助其找工作,在其数度受挫意欲放弃时给其前行的勇气,甚至帮她争取面试机会(真的是个小天使啊)。MrsHughes和MrsCrawley对失足的Ethel倾力相助,放下偏见,也不顾及他人的闲言碎语。还有Rosamund姑妈和奶奶,在Edith面临重大选择(是否坚持生下非婚生女)时刻的支持。
还有姐妹两人在父亲的怒火下对三小姐婚姻选择的维护,尽管自己不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但也保护Sybil追求自己的幸福。包括后来几位女主对仆人MrsPatmore创业的力挺……唐顿正是通过这些情节,反复突出了女性相互扶持这一独特的视角。
贵族精神:责任荣誉尊严
暂且不论制度合理性这样的大主题,唐顿中的贵族让我们看到,他们作为个人都是非常respectable和decent的人。
最简单的,接受服务表示感谢,做错事情认真表示歉意,剧中多处主人们对仆人们表示谢意和道歉的情节。
伯爵一直教育女儿,他们是庄园的守护者而不是拥有者。他在厨娘得了白内障以后资助其手术并让其休假恢复。新来的女仆丈夫在前线阵亡,要养活儿子所以必须挣钱。
二人在客厅偶遇,女仆感谢他能够雇佣自己(当时很多人家不雇佣有子女的女性),伯爵却反过来回答应该感谢的是我,因为wealloweyourlatehusbandagreatdebt。他关心佃农情况,照顾残疾老战友,包容明知是破坏分子的Thomas。大战来临时毫不畏惧退缩,随时准备效力沙场。
夫人作为美国人或许不是典型贵族精神的代表,但她对所谓下层阶级的善意与尊重,包容与理解都展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具有坚韧的品格。
伯爵投资失败面临失去庄园的困境,还赔掉了夫人的大部分财产。夫人得知后没有恼怒而是安慰,“我可以拿着枪闯世界”
Mary缺点众多,但不缺贵族的教养。SirRichard要挟她不成,还与大表哥产生激烈矛盾甚至拳脚相向。但Mary还是特意清早起来和Richard告别,原因只是“不希望分别前最后的语言是恶语相向”。英国出贵族,唐顿庄园就能完美回答,贵族到底贵在哪。
有人觉得很假,觉得真实的情况远不是那么理想化。但我觉得影视剧作为文化产品,尽管不全然真实,但代表着一种理想——其希望传递的价值观和精神,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反映出,一个国家所希望向外输出的东西,和想要塑造的国家形象。
最后一个有意思的细节看看英国贵族生活的规矩法度:
截图不全,介绍了不止五种正餐时用到的不同勺子及摆放方法,英国贵族真的太讲究了(也是繁文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