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上图所示长期过敏性皮炎患者的盾形白内障,可见前囊膜下厚实的白色混浊。这种类型白内障的典型表现为盾牌状或者星状,伴有前囊膜褶皱,常见于免疫性疾病患者,亦可见于外伤患者,前囊下及皮质的混浊可能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退化所致。
12
上图所示已经溶解、部分吸收的白内障,业已形成致密的白膜,前囊膜和后囊膜粘附在一起,常为眼外伤所致,也可见于先天性风疹综合征、Hallermann-Streiff综合征和Lowe综合征。
13
上图所示为眼球传统伤引起的外伤性白内障,根据外伤部位及程度的不同可在早期形成局限性的皮质混浊抑或迅速进展为完全性的混浊。图示白内障伴有晶状体收缩及半脱位下沉。
14
上图所示一位马凡综合征患者的右眼晶状体向鼻上方脱位,左眼情景也较为类似。图中可观察到部分晶状体颞下方赤道部、晶状体位于虹膜后。晶状体脱位常见于马凡综合征、高胱氨酸尿症及眼外伤患者。
15
上图所示晶状体和角膜粘连,先天性异常为角膜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层的缺损所致。后天性晶状体角膜粘连常继发于角膜溃疡穿孔、眼外伤等。可根据情况采用角膜移植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以恢复患者视功能。
16
上图所示一位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患者的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呈圣诞树样,裂隙灯下可发现晶状体的混浊为多色,此类白内障多双眼发病,常见于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患者。
17
上图所示向日葵样白内障,常见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也可见于眼内铜质异物或使用硫酸铜眼水者,鉴于铜离子的沉积,晶状体囊膜可为棕黄色或者绿色花瓣样改变,角膜亦可见K-F环。此种白内障也见于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18
上图所示老年性白内障,皮质放射状混浊。老年性白内障是目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根据其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皮质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及囊膜下白内障。
手术摘除是目前治疗各种晶状体异常白内障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