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5月8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李传新通讯员熊力颖)近日,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文生教授及其研究团队在IJO(IndianJournalofOphthalmology)发表研究论文,首次系统阐明3D可视化系统在白内障手术中的运用,其意义在于探索促进白内障手术朝着更精、更快、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标志着白内障手术开始进入3D时代。
白内障主要是指由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原因造成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的眼部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我国60岁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李文生介绍,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方式。随着时代发展,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也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从古印度的金针拨障术到囊内摘除再到囊外摘除,从开创了白内障手术新纪元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到上升至“屈光手术”概念的飞秒激光加晶体置换,再到3D手术白内障,推动白内障手术进入无刀、微创、安全和精确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