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性白内障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zj/

糖尿病性白内障

白内障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浑浊的疾病,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并发症中仅次于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眼病,同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是白内障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性白内障可分为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老年白内障两种类型。

真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多发生于年龄30岁血糖控制不好的1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白内障的晶体浑浊类型以皮质浑浊最常见,尤其是后囊下浑浊,发病进展较快,临床上常见双眼同时发病,初始为无数分散的、雪花样浑浊,融合较快,数周或数月内完全浑浊,视力明显下降。

在白内障形成之前,糖尿病患者会感到屈光的改变,并随血糖浓度的高低而呈阶段性的屈光变化,血糖浓度升高,血液中的无机盐含量减少,渗透压降低,房水渗入晶状体使之更加变凸而形成近视;血糖浓度降低后,晶状体内水分渗出,晶状体变为扁平而形成远视。这种屈光的改变反应了晶状体内糖及其代谢产物的积聚,糖成分的增加,渗透压升高,导致晶体的水化和肿胀。如果血糖和房水中糖浓度降低,晶体和房水的渗透压出现差异,晶体高渗水肿加剧,严重时,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

糖尿病性老年白内障多发生在中老年的糖尿病患者,此型较为多见,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类似于无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分为4期,包括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和过熟期。一些临床研究表明,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老年性白内障的年龄较早,而且发展速度更快。糖尿病性老年白内障一般从晶状体后囊下开始浑浊,呈锅巴样。此期患者出现明显的畏光,在相对强光下的视力明显低于相对暗光下的视力。

糖尿病性白内障疾病确诊以裂隙灯检查为主,典型表现为晶状体前、后囊下出现无数的小空泡,继之成为密度大小不等的小点状和小片状混浊,有如雪花,同时可有白色条状混浊沿着晶状体纤维分布的方向扩散,这些混浊可扩散到全部晶状体,从而引起全晶状体混浊。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预防以控制血糖为主,早期血糖的良好控制,可使混浊的晶状体部分消退。目前我国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

药物治疗

(1)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醛糖还原酶是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抑制其活性能阻止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临床最常用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有依帕司他。

(2)牛磺酸:牛磺酸是小分子物质,其结构与磷脂分子的极性头部结构相似,可以通过跨膜转运的调节,达到平衡细胞内渗透压的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渗透压调节剂;也可以通过调节膜磷脂微环境而影响膜受体或蛋白的活性,具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在晶体中牛磺酸可以由蛋氨酸生物合成或从房水中主动转运而来,因此晶体中含有大量的牛磺酸。研究表明,补充牛磺酸可减少晶状体细胞内小分子蛋白质和酶的渗漏,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晶状体的氧化损伤,即保持晶状体的透明。

手术治疗

虽然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支持晶状体的营养,可以延缓晶状体衰老和代谢障碍,但单纯药物治疗不能使晶状体完全恢复透明,手术治疗是使患者重见光明的唯一有效方法。

现代白内障手术通常是指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主要包括:①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老年人角膜内皮功能欠佳患者较超声乳化手术更为安全;②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和可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糖尿病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术手术切口更小,因此能够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恢复,较少角膜散光等术后并发症;③飞秒激光辅助糖尿病性白内障:是近年来最新的微创白内障手术方法,目前已开始应用于糖尿病性白内障临床手术治疗。

此外,需要糖友们注意的是,对于白内障手术摘除之前无视网膜病变、无糖尿病黄斑水肿或有视网膜病变不需要行激光治疗的患者,视力恢复与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相当,术前存在视网膜病变或做过激光治疗对白内障摘除术后视力恢复可能有负面影响。白内障并发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术前应尽可能使用激光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白内障通过手术治疗可以使患者恢复视力,但术后并发症也很常见,所以,糖友们在糖尿病早期应控制好血糖,尽量避免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问题答案稍后见留言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检出率高达20.4%,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低血糖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对老年糖尿病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文糖医对话框直接点击内容分类里的“老年糖尿病”或回复“老年糖尿病”、“病例分享”等关键词就能看到病例分享内容。

《漫话糖尿病》

作者简介:刘师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医院

点击购买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8haocangku.com/ysbj/99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