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的

目的比较婴儿期通过角巩膜缘切口(前入路)和经睫状体(后入路)行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摘除手术治疗患儿的长期视功能预后,探索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最佳手术入路方式.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年1月至年2医院眼科收治的共54例(只眼)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于一期接受前入路(前入路组)或后入路(后入路组)的三联手术(玻璃体切割头晶状体切除、晶状体后囊膜切开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后进行屈光矫正及弱视训练,随访时间3年及以上.每次随访时均行单眼和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前段及眼底检查,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末次随访情况进行比较,连续变量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前入路组44例,其中男性33例,初次手术中位年龄3.0(0.5~10.0)个月;后入路组10例,其中男性7例,初次手术中位年龄4.0(1.0~11.0)个月.末次随访时,前入路组最长随访时间为3.5(3.0~8.5)年,后入路组为4.0(3.0~7.0)年,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单眼还是双眼的BCVA,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术后长期眼部合并症包括斜视(8例与2例)、眼球震颤(8例与6例),并发症包括后发性白内障(4例与2例)和高眼压症(2例与1例),后入路组术后眼球震颤和后发性白内障比例显著高于前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4.,P<0.、P=0.).结论对于婴儿期白内障手术,前入路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生率低于后入路组.对于不伴眼球后段异常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前入路仍然是手术入路的优先选择.

苗恒(医院眼科视觉损伤与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侯宪如(医院眼科视觉损伤与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鲍永珍(医院眼科视觉损伤与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华眼科杂志》年55卷1期.

本文献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制、分发这些文献或者以其它方式把它们用于任何公开或商业目的。

点击此处下载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8haocangku.com/ysbj/9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