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春雪从卒中防治新理念看他汀的临床应用

医脉通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年5月9~10日,第七届北京安贞脑血医院成功举办。医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心王春雪教授做了题为《从卒中防治新理念看他汀的临床应用》的精彩报告。

对《中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的学习及思考

今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级预防指南》发表于《中华神经科杂志》,现在一起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汀部分在指南当中的一些推荐,实际上总体思路与国外指南是相似的,但也注入了一些中国的特色。

脂代谢异常——中国

◆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长期治疗以减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I类推荐,B级证据)。有证据表明,当LDL-C下降≥50%或LDL≤70mg/dl(1.8mmol/L)时,二级预防更为有效(II类推荐,B级证据)。

◆对于LDL-C≥mg/d(2.6mmol/L)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推荐强化他汀治疗以降低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I类推荐,B级证据);对于LDL-Cmg/dl(2.6mmol/L)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强化他汀治疗(I类推荐,C级证据)。

◆由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推荐目标值为LDL-C≤1.8mmol/L(70mg/dL)(Ⅰ级推荐,B级证据)。

◆颅外大动脉狭窄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级推荐,B级证据)。

◆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总体上是安全的。有脑出血病史的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风险和获益合理使用(Ⅱ级推荐,B级证据)。

◆他汀类药物治疗期间,如果监测指标持续异常并排除其他影响因素,或出现指标异常相应的临床表现,应及时减药或停药观察(参考:肝酶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肌酶超过5倍正常值上限,应停药观察);老年患者或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初始剂量不宜过大(Ⅱ级推荐,B级证据)。

症状性脑出血的高危人群—CMB

有文献报道,关于出血问题,有些患者在之前是有微出血的,而微出血在一定程度上可演变成症状性颅内出血,那么可以作为独立的预测因素。

◆健康老年人脑微出血(CMB)的存在亦预示着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倍和50倍。

◆CMB增加抗凝药相关ICH的风险,87%的华法林相关性ICH患者可检测到CMB。

◆抗血小板药物相关性ICH与CMB的关系仍不明确。有研究发现,阿司匹林相关性ICH的风险随CMB病灶数目增加而明显增加,认为5个CMB病灶的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出血风险高大于获益。

◆脑叶CMB是阿司匹林相关性ICH的危险因素,提示脑淀粉样血管病患者应慎用抗血小板药物。

◆上述特点也适用于他汀应用。

他汀治疗与微出血

老年人复发型ICH常与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年发表的一项小型研究旨在探讨他汀使用是否与增加微出血(MB)患病率及严重程度,特别是皮质-皮质下微出血(csMB)。结果显示,他汀的治疗会增加皮质-皮质下微出血的发生率。而这些微出血会不会演变成临床中症状性脑出血呢?在该研究中还不能得出这个结论,只是看到脑出血病人有这种现象。但是这种现象也值得我们在临床中







































白癜风会治疗好吗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8haocangku.com/ysbj/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