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ACRS丨林鸿源教授解析白内

(点击图片即可直接查看内容)

编者按:第32届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会(APACRS)年会于年10月3~5日在日本京都举行。来自亚太及欧美地区的众多白内障及屈光手术专家们汇聚一堂,探讨白内障及屈光手术的前沿进展和国际趋势。本次大会设置了极具当地特色的“CHANKONABE–AnythingGoes”(相扑火锅)论坛,为此次大会献上一场“饕餮盛宴”,来自亚太地区的白内障及屈光手术专家倾囊相授,分享其临床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和研究成果,探讨如何确保白内障及屈光手术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中国台湾中坜大学眼科中心院长、福建医院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鸿源教授受邀出席大会并发表精彩演讲。《国际眼科时讯》特邀林教授与我们分享其在“CHANKONABE–AnythingGoes”论坛中的精彩演讲内容:“ComparativeEvaluationofFemtosecondLaser-AssistedCataractSurgeryandConventionalPhacoemulsificationinIntumescentCataract”(分析比较FLACS和传统Phaco手术在膨胀性白内障中的应用),解析白内障手术中的“平衡轮”及膨胀性白色白内障的术式选择。

膨胀性白内障的定义

膨胀性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囊膜上皮损伤引起的液体流入而导致晶状体肿胀(Brown&Bron)。由于晶状体内的压力增大和反射(retroilluminance)消失或减弱,白内障手术操作具有挑战性。

5种膨胀性白内障:1、核是白色的,小核,软核,核有较大空间;2、核较大,占据晶状体前后部较大空间;3、棕色核,核较大,与赤道部的囊膜紧密结合;4、棕色核,核心致密,但是很小,这是形成“Morgagnian”白内障的一个阶段;5、“Morgagnian”白内障,致密的小核和乳化的晶状体肿块膨胀性白色白内障的病理改变

晶状体肿胀是由于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epitheliumcells,LECs)功能障碍引起的液体内流和LECs钠钾泵的相关蛋白质变化引起的。如白内障晶状体中Ca-ATPase活性较低,所有发生白内障的晶状体内的钙水平都升高,钙与蛋白质和脂质囊泡结合增加光散射,上皮细胞功能障碍导致晶状体内渗透压增加和LECs肿胀。

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多

撕囊的效果是不可预测的,术中所见常为薄而脆弱的前囊膜。据报道,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0%左右(GimbelWillerscheidt)。常见并发症有:囊膜撕裂、核坠落、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改为ECCE术式。

这是为什么呢?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多与中央囊膜厚度和晶状体上皮细胞功能障碍是否相关呢?晶状体前囊膜的超微结构既往有研究表明,膨胀性白色白内障的中央囊膜厚度与核性白内障相比无显著差异。膨胀性白色白内障为17.5lm(SE0.8lm,SD4.4lm),核性白内障为18.5lm(SE0.9lm,SD5.8lm)。(参考来源:HawlinaM1,StunfS,HvalaA.Ultrastructureofanteriorlenscapsuleofintumescentwhitecataract.ActaOphthalmol.Jun;89(4):e-70.)核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的超微结构:LECs无肿胀,无圆形隆起或球形突起,无上皮细胞变性。(参考来源:AndjelicS1,Dras?larK2,HvalaA3,HawlinaM4.Anteriorlensepitheliuminintumescentwhitecataracts-scanningand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study.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Feb;(2):-76.)膨胀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超微结构:基底膜上皮边界处的突起嵌入细胞间;基底膜中的细丝,结构变薄和扁平,通常与基底膜突起同时存在。注:膨胀性白色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肿胀的球形突起(参考来源:AndjelicS1,Dras?larK2,HvalaA3,HawlinaM4.Anteriorlensepitheliuminintumescentwhitecataracts-scanningand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study.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Feb;(2):-76.)从手术的角度来分析比较1、撕囊Capsulorhexis基底膜上皮边界处的稀疏的突起、挤压,及具有纤维状物质和薄片的垂直透明区域,可能代表包膜拉伸、撕裂、压力和纵向完整性的薄弱点,从而易导致囊膜撕裂。即使膨胀性白色白内障前囊膜厚度与核性白内障无明显差异,但膨胀性白色白内障囊膜脆性较大,可沿垂直透明区域的薄片纵向撕裂,也可能会在上述病理变化明显的部位撕裂并延伸到周围,尤其是在晶状体内部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因而膨胀性白色白内更易发生囊膜撕裂,破囊率更高。术中应注意结合粘弹剂(OVDs)的使用手工撕囊的关键:一是要有枢轴的概念;二是制作更大的皮瓣以释放晶状体内压力。FLAC辅助的环形撕囊则更较手工撕囊更安全、更简易。

左右滑动

2、水分离Hydrodissection

水分离时应注意以下关键点:轻轻地注射微量BSS,使其扩散到后囊区,止于对侧赤道处,赤道后的BSS压力要减弱,若注入过多的BSS,则可导致BSS回流到最薄弱的后极区。传统手工白内障手术中易出现红光反射消失,而FLACS辅助的白内障手术中不易出现气泡干扰术野,也不易发生红光反射消失。

左右滑动

3、劈核ChopandSplit手工劈核难以使核完全劈裂开,后端常遗留有核碎片彼此粘附着。而FLACS辅助的劈核则即使是5级硬核也可以沿激光切割平面将核完全地劈成两半。4、累积的分散能量(CDE)关于术中累积的分散的超声能量(CumulativeDispersedEnergy,CDE),林教授分享了一个手术病例:5级以上核的白内障,伴有角膜中央混浊、浅前房(ACD1.7mm)、晶状体悬韧带脆弱,该手术采用FLACS,术后第一天的裸眼视力(UCVA)为0.9,CDE:14.11,而手工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CDE可达40以上。因此,与传统的超声乳化术相比,FLACS无疑有助于减少超声能量,尤其是对于硬核白内障来说。

左右滑动

5、手术难点大PK白内障手术全过程各个关键步骤的难度系数大比拼:FLACSVS传统超声乳化,“年青”医师VS技术熟练的“老手”。

左右滑动

你在“平衡轮”的什么位置呢?绘制出你的白内障手术“平衡轮”看看你的“圈”子有多大。

总结膨胀性白内障手术首选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FLAC)。

专家简介

林鸿源教授中国台湾中坜大学眼科中心院长、教授中国台湾眼科医学会白内障委员会共同召集人中国台湾中坜大学眼科学系白内障及屈光委员会主席福建医院、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IIIC会员AAO、ASCRS、ESCRS、TSCRS会员、理事财团法人大学医疗保健教育基金会董事国际SCI眼科期刊审稿委员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医学会(APACRS)手术录像竞赛(FilmFestival)白内障手术组第一名成就奖AchievementAward:亚太眼科医学会(APAO)

往期回顾

林鸿源教授:薄角膜、高度近视患者的屈光手术新选择——Bowman膜下85微米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初步研究中期结果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属《国际眼科时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经本网同意并在文章顶部注明“转自《国际眼科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8haocangku.com/ysbj/10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