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法优势显著优于生物提取法)
华熙生物除了透明质酸微生物发酵技术,还研发出了酶切法规模化生产低分子量及寡聚透明质酸技术、梯度3D交联透明质酸技术和终端灭菌技术,这四项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公司在医美具有显著优势,年医药级产量达8.17吨,约50%用于出口,占到中国HA出口量的95%。医美行业的持续火热有望成为透明酸质需求增长的持续推动力根据FrostSullivan的研究数据,HA的市场规模从年的42.6亿增长到了年的79.7亿,复合增速17%。其中,微整形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填充项目的热度持续提升。根据新氧气统计报告,在中美日,填充项目成为最受欢迎的医美项目。受益于此,医美填充应用市场占比从年的28.4%到年的46.4%。医美的快速增长也逐渐成为医药级透明酸质销售额逐年提升的主要驱动力。根据不同的部位和填充需求,需要选择非交联、单相交联或双相交联透明质酸产品。由于透明质酸能在体内通过代谢途径被降解,用于注射填充时,为了保证更为稳定而持久的效果,必须进行交联。交联技术是实现透明质酸填充塑型效果和持久度差异的关键。用于水光针项目的透明质酸为非交联产品。交联透明酸质分为单相和双相,单相通常指仅含有交联过的固态玻尿酸,而双相通常指交联后固态玻尿酸和未交联的液体玻尿酸混合。粉末状或液体状的透明质酸经过交联变成凝胶状,而凝胶状不利于注射。单相交联产品的做法是将固体凝胶状透明质酸经过研磨法,研磨成平滑均质凝胶状,不再参入其他产品。双相交联产品则是通过筛分法,筛成颗粒状,再混合玻尿酸原液。一般来说,单相交联的透明质酸产品交联程度高、质地最硬,不易扩散,代谢匀速,塑形性好,维持时间长而最适合轮廓塑性,比如提升眉弓、隆山根、隆鼻和隆下巴,而双相交联的透明质酸产品质地略软,前期代谢较快,有颗粒感,适合软组织填充和去除深度皱纹。国内医美透明质酸市场竞争相对激烈,仍由进口产品主导。目前通过NMPA认证获批上市的注射用透明质酸钠产品有23种,归属于14家企业,包括6家进口和8家国产企业。从销量来看,国内市场销量最大的是韩国LG,国产企业也已占据半壁江山,主要有昊海生物(18.4%)、爱美客(12.5%)、华熙生物(11.5%)。从销售金额来看,年透明质酸医美终端市场的市场规模为37亿元,韩国企业LG和Humedix占比为39.5%,欧美企业占比为35.2%,而国产企业占比仅为23.4%。进口产品品牌优势明显,国产品牌的定价低于进口品牌,国产替代空间广阔。FrostSullivan表示,年到年,中国美容注射类产品市场中,国产品牌的销售增速较快,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2.2%,超过进口品牌的的18.7%。预计到年,中国透明质酸市场有望达到50亿元,国产品牌市占率从目前的23.4%提高到30.0%。华熙生物作为全球透明酸质原材料龙头,产品竞争优势不可忽视高产率造就的全球透明质酸原料龙头。公司依托微生物发酵和交联两大科技平台,拥有一整套上下游生物工程技术体系,使得公司的透明质酸发酵产率达到10-13g/L,远高于文献报告的行业最高水平6-7g/L。公司通过诱变筛选得到了可生产高分子量的优质菌株,并实现在相同的资金投入下,透明质酸的产量接近翻番,公司单位透明质酸的生产成本大约是行业平均成本的1/2。同时公司已申请专利95项,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在技术和研发上相比其他国内企业有绝对优势。精准酶切技术保障定制化分子量需求。透明质酸因其分子量的大小具有不同的性质应用于不同的终端产品。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分子量﹥KDa)因具有良好的粘弹性、内聚性和成膜性而适用于眼科粘弹剂等医疗产品中。而寡聚透明质酸(分子量﹤10KDa)因分子量小而容易渗透到皮肤的真皮层中,并且吸收率高,对皮肤和细胞分别有修复和保护作用,适用于医学和化妆品领域应用。通过发酵得到的透明质酸产品,其分子量通常在1KDa左右,可通过物理降解、化学降解和酶解法来生产低分子量的透明质酸,但物理降解和化学降解各有弊端。物理降解法很难获得10KDa以下的透明质酸,化学降解法所需的反应剧烈,易破坏透明质酸而降低其生物活性,。相比而言,酶解法回避了他们的缺点,且非常适合寡聚透明质酸的制备。公司筛选获得了高活性的透明质酸酶,酶活比高于行业水平10倍以上,能够精准、特异性切割高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并首次实现全球大规模酶切生产寡聚透明质酸。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2kDa到4,kDa分子量范围内不同分子量段透明质酸的产业化技术突破。攻克交联技术难题,打破国外填充HA的垄断,产品线逐渐完善。年含利多卡因的双相产品“润致”通过认证,于年开始销售。公司的玻尿酸填充产品逐步布局完善,将实现全品类组合营销,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年公司整体医疗终端产品销售金额额达3.13亿元,同比增长59%,受“润致”占比提升影响,注射用玻尿酸产品收入的大幅提高,H1医疗终端产品同比收入增幅达51.66%。致力于功能性研究,遵循制药高标准研发生产。公司通过深入研究不同分子量透明质酸、γ-氨基丁酸、依克多因等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交联衍生物对人体皮肤的功效,并以此为核心成分,开发了一系列针对各种皮肤问题的功能性护肤品,并在研发、生产和品种管理等多个环节按照制药的高标准来进行,保证功效性和安全性。目前,公司旗下拥有“润百颜”、“BIO-MESO”、“米蓓尔”、“润月雅”、“夸迪”、“德玛润”等多个品牌系列,产品种类包括次抛原液、各类膏霜水乳、面膜、手膜、喷雾等。公司将依靠产品研发驱动全品类护肤品线持续景气,有望打造成中国“资生堂”。规模化效应逐渐显现,功能性护肤品营收提升明显,原液表现最出色。年公司功能性护肤品的营收增幅分别为49.0%和.0%,显著高于其他业务。年公司护肤品产品线营收增幅显著,一方面系线上销售的比重增加,线上2C相比之前2B的模式利润率更高。另一方面年内推出的护肤品子品牌,产销量迅速扩大,单位制造费用下降,单位成本有所降低。年公司的功能性护肤品的主要产品(次抛原液)销量达万支,是去年的3.2倍;功能性护肤品整个板块销售金额达2.90亿元,是去年的3倍;其中子类产品次抛原液的增长最明显,年销售额提升了1.35亿元,给整个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板块增长贡献了69%。H1“故宫系列”成为爆款,营收达到.2万,推动功能性护肤品收入同比增长.06%。与国外企业加速合作,加快国际化进程的同时拓宽产品线华熙生物于年开始与韩国MedytoxInc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主要开展肉毒素在中国的产品研发、临床试验及产品注册。华熙生物持有该合资公司50%的股权,并拥有合资公司相关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代理权。MedytoxInc公司是全球第四家成功研发出肉毒素的公司,在韩国市场中超过BOTOX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上市。至年华熙生物分别投入万港币、万港币、万港币用于肉毒素的安全性及药效评价研究及产品注册。目前,国内进行A型肉毒毒素药品注册的产品较多,进度较快的为Ipsen(Dysport)、Medytox(合作华熙生物),Hugel(合作四环生物)均已进入上市申请阶段,Merz在三期临床阶段,后续还有GSK、Daewoong等跟进布局。收购法国公司,丰富产品线和推动境外市场。公司于年全资收购法国知名的皮肤管理机构Revitacare,主营业务为皮肤修护类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核心产品Cytoare,采用专利CT50维养配方,已成为法国知名的美塑抗衰品牌,拥有较丰富的海外客户资源。Revitacare在法国拥有完整的研究团队,将助力公司全面掌握在皮肤管理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公司收购Revitacare,将拓展研究领域和产品布局至专业护肤、护发等领域,并开拓在海外的客户渠道与资源。拟收购佛思特公司%股权。年6月,公司公告称与佛思特公司管理人及东辰集团签署重整投资协议,拟以2.9亿元收购佛思特公司%股权。佛思特公司产品以食品级HA原料为主,化妆品级HA原料为辅,目前透明质酸年产能t,若本次收购成功,公司原料产能有望增加28.6%,营收有望增厚3.6%(以年营收计),生产能力、规模优势有望进一步强化。佛思特公司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国家和地区。若收购成功,将有望丰富华熙生物原料销售区域,实现透明质酸业务的产业协同,进一步提高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竞争力。总结玻尿酸凭借着其特性,目前应用于骨科、眼科、护肤品、医美填充等行业,且发挥的作用和优势在短期内取代的可能性较小。医美填充作为玻尿酸行业里最近几年增长最为显著的细分市场,对玻尿酸的纯度提取和杂质去除要求较高,且资质申请困难等特点,享有较高的毛利率。通过华熙生物的披露,年HA原料产品总体毛利率在76%以上,医美填充毛利率在85.5%。中国相比海外市场,玻尿酸填充的市场渗透率较低,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HA医美填充有望迎来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国产HA填充的市占率在国内仅为23%,国产HA凭借着较低的价格和等同于国际品牌的质量,未来有望迎来国产替代,市占率进一步提高。华熙生物作为全球透明酸质原料龙头,拥有着领先全国的科研团队和研究成果。公司不断地发掘透明酸质各个细分领域的应用,打造全产业链的协同,积极拓展渠道和丰富产品线,另外,华熙生物与国际医美行业的龙头企业展开合作,进一步巩固华熙生物在HA原料地位的同时,也完成了肉毒素等产品在中国的布局。因此重点推荐。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机构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