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不容缓
每周一至周五19:20
今日导视
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大多是由于年龄增长晶状体老化混浊引发的,目前只有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但是很多老年朋友因对白内障及白内障治疗不太了解,一再拖延直到失明才懊悔不已。白内障之后该怎么办?听专家给你一一解惑!刻不容缓,今晚19:20播出!
百岁老军人得了白内障视力只剩光感
宋大爷今年虚岁正好岁,年轻时参军,还参加过淮海战役,如今老人身体硬朗,行走坐卧自如,可是这视力却是一天不如一天。
患者宋大爷的女儿
我父亲眼睛出问题有好多年了,他一直也没说,其实他以前也有白内障,但是觉得不严重,所以他也没说,我们也没太在意,这回眼睛实在看不清了,他才和我们说。几乎右眼就看不清了,就能看到点光,左眼视力也就0.3吧。
宋大爷说他平时就喜欢看报纸,这眼睛看不见了太影响生活了,所以一家人商量以后带宋大爷来到医院。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发现,宋大爷眼内的晶状体呈棕黑色,透光性非常差,据医生检查,宋大爷属于很严重的白内障,所以情况不容乐观。如果想要有效恢复视力,只能通过手术治疗。
很多人觉得岁数大了视力下降很正常,也不了解白内障相关知识,所以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治疗,这种想法也导致宋大爷的病情加重,其实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更需要我们去了解白内障的一些症状和表现,来听听专家的介绍:
其实之前宋大爷已经出现了白内障的症状而且也检查确诊为白内障,但是出于对手术的恐惧,所以一再拖延,期间也尝试了药物等其他方式的治疗,但是都没有明显的好转,直到现在基本看不见了才开始治疗,这样也使得手术难度的增加,想要恢复以往的视力也更加困难了。
超乳手术24小时百岁老人能看清了
在给宋大爷做完术前检测后,邹主任和家属进行了沟通,像大爷这种白内障情况,准备采用超乳的方式做手术。但是这个手术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医院
白内障中心主任邹吉新
现在的技术很成熟,患者恢复也很快,但是老人家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他是百岁老人,高龄患者的身体状况能不能耐受这个手术,另外就是患者白内障程度很严重,晶体的核是很硬的,那么我们选择哪一种方式的手术,这都是需要我们反复去思考的问题。
经过手术团队多次探讨,医生根据宋大爷的病情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
医院
白内障中心主任邹吉新
要根据晶体的情况来决定,比如说晶体核的硬度是从1级到5级划分的,5级就特别硬了,5级核就不适合做这种超声乳化手术,但是这个老人家的核是4级核,是比较硬的,接近5级核了,所以我们也是冒着风险做了一个微创手术。
做好了充分的术前准备之后,手术紧张地开始了。
虽然手术充满风险,但在医生精湛的技术下,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相比传统白内障手术7至8毫米的大切口,超乳手术切口仅为3.2毫米甚至更小,宋大爷这次手术时长只进行了20分钟,切口仅为2.8毫米。不仅如此,宋大爷恢复的情况非常好,在进行完手术之后的第二天,当医生揭开纱布时,宋大爷感觉眼前一亮,久违的清晰世界再次在他眼前呈现出来。
那么为什么手术能够有效治疗白内障?这个神奇的“超乳手术”又是如何治好宋大爷如此严重的白内障的呢?我们听听专家的介绍:
另外,很多人会有一个顾虑:进行完白内障手术后会不会复发?其实部分人群在进行完手术后会有一定概率的复发,这时一般仅需要进行几分钟就能结束的激光治疗就可以恢复视力了。因此不要因为担心复发而耽误了治疗。
白内障治疗越早越好!
!
据邹主任介绍,三院眼科每年都要进行近万例的白内障手术,白内障手术技术是非常成熟的。很多人都指望通过保守的治疗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延误了病情。
在日常治疗中,邹主任发现不少患者因为拖延造成白内障病情越来越严重,所以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尽早恢复视力,防止出现病情加重以至于难以治疗的情况。
我们常说的白内障一般是指老年性白内障,就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一般这种白内障跟年龄有关系,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发生的老化现象,也就是年轻的时候晶状体非常透明,年龄大了以后它就变得浑浊了,不透明了。虽然患上白内障的原因尚不明确,但是紫外线的长期照射也是诱因之一,所以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眼睛。专家在此也给出了几点建议:
更多精彩内容今晚敬请收看刻不容缓很多人对于白内障的认知存在很多误区,比如:
误区1:认为药物可以治愈白内障。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明确地治疗白内障,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办法;
误区2:白内障必须“熟透”了以后才能做手术。
事实上这种说法不正确,只要因晶状体混浊影响视功能就应该手术治疗;误区3:年龄大了不敢手术。
只要全身状况相对稳定,没有严重的器质性病变都可以进行白内障手术。
这些误区都会延误病情的治疗时机,反而因为拖延让本来并不困难的治疗风险重重。及早治疗白内障,别被误区“障目”!让生活更“睛”彩,今晚19:20刻不容缓与您不见不散。
本期嘉宾:
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邹吉新
公共频道刻不容缓
今晚19:20播出
《刻不容缓》重播时间:
次日:12:39、15:02、16:41
快来点个“在看”吧!
记者: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