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
你生活的这个世界悄然变得安静,
枝头的小鸟不再婉转啁啾,
森林的河流不再潺潺淙淙,
街头的车流变成一幅幅静默片,
眼前的亲人也只是无声地比划,
你会瞬间陷入无望的沉渊吗?
但生活中,有这样一部分人,
他们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
丧失了听及说的能力,
只能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
此时,如果这个世界又被蒙上白纱,
变得模糊不清或丧失光明,
你是否会越发的孤独无助。
近日,医院就接诊了
这样一位特殊的聋哑患者,
因年龄原因而罹患白内障,
感觉这个世界“锁上了门、又关上了窗”
幸运的是,在医院,
她接受了唐琼燕主任的白内障手术治疗,
拨去眼前厚重白雾,重见五彩斑斓世界。
为唐琼燕主任点赞,为长沙爱尔点赞
今年60岁的王阿姨有着和普通人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在她小的时候,因为一场疾病的缘故,失去了听和说的能力,自此以后,便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为了与外界沟通,她学习了写字认字和手语,不让外界的“窗户”被关上。
虽然听不见也说不了,但王阿姨依旧保持着乐观心态,但凡看到她的人,总能被她纯澈真诚、无邪美好的笑容所感染。在这种阳光心态的照耀下,王阿姨的人生轨迹又变得那样普通而快乐,进厂工作、结婚成家、生儿育女……
正当生活幸福前行时,一层白纱又飘到了她的眼前——老年性白内障,成了眼前挥之不去的障碍。清晰的视界变得模糊,看报纸看手机越来越费力、过马路看不清红绿灯,以往还能通过电视了解外面的花花世界,现在,电视也蒙上一层白纱……
在医院的筛查过程中,王阿姨被初步诊断为白内障,此时,她便萌生了手术的想法。但限于对手术不了解及沟通不畅等原因,一直没有下定决定。直到今年8月份,在医院组织的白内障患教活动上,当她亲眼看到手术过程直播,看到唐琼燕主任在台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手术原理时,才定下心来进行手术。
护士为王阿姨进行手术前的准备
白内障手术时间不长,手术疼痛指数也非常低,不过手术过程中为防止感染,患者的头面部需使用无菌巾包裹,仅留手术眼在外,有时患者会因此产生恐惧或呼吸稍不畅的感觉。对于聋哑人,如何最大限度降低不适感,如何最大程度消除紧张情绪,进而让医生成功完成手术,也就成为此次手术中最大的难题,成为唐琼燕主任思考的重点。
通过严苛的术前检查,唐琼燕主任为王阿姨制定了“飞秒激光辅助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为了保障王阿姨手术顺利进行,唐琼燕主任拿出纸笔同她交流,以图文的形式,为她讲解了这一术式,其优点在于手术过程中有电脑扫描成像技术辅助,一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对精准度要求高的撕囊、劈核步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搭配多焦点人工晶体,能满足王阿姨术后出游、看报、看电视等问题。看远看中看近,一步搞定,术后无需再戴老花镜。
经过这样一次次的“纸笔沟通”,王阿姨也消除了对手术的紧张感,以轻松的心态走上了手术台。
唐琼燕主任为王阿姨进行白内障手术
手术完成后,唐琼燕主任在纸上写到“手术很顺利”,让王阿姨放宽心
白内障科室每天手术量大,医护团队配合经验丰富,但面对王阿姨这种聋哑患者,大家也还是多了一份心。“多说一句、多看一眼、多扶一步、多比划一下”,成为大家统一的理念。8月底,在医护人员的配合下,王阿姨成功进行了右眼的白内障手术,术后恢复情况非常好,远视力达到0.8,近视力达到1.0。9月初,又进行了左眼手术,手术也非常成功,远近视力均达到0.8和1.0。横亘在眼前的白纱,就在唐琼燕主任及其团队的配合下,悄然抹去,视力就此重返到年轻时的无比清晰状态。
如今手术已完成1个多月,术后,王阿姨的左右两眼视力都保持在稳定状态,远、中、近均可轻松看清,看报纸看手机,都不再需要老花镜。这个陪伴多年的“老伙计”,从此也可以高高地搁在柜子里,跟它说再见了。她的家人们欣喜地向我们表示,飞秒多焦手术改变的不仅是视力,更是生活状态和心情状态,手术为王阿姨打开了一扇看到精彩世界的窗,让老人家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富有乐趣。
得知自己手术成功,王阿姨脸上露出满意且开心的笑容
手术完成后,纯澈真诚的笑容再次在王阿姨脸上浮现。唐琼燕主任也表示,在科室发展过程中,曾多次为王阿姨这种类型的聋哑患者进行手术,凭借医生及设备上的优势,让患者以轻松状态接受手术,最大限度降低手术过程中的不适,同时也保障术后“看得见、看得清、看得舒适”。
医院白内障科室以唐琼燕博士为学科带头人,拥有一支专业成熟的白内障专家团队。科室在湖南地区率先开展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标志着白内障手术进入微创、安全、精准的时代。科室引进三焦点晶体、新无极连续视程晶体、多焦散光晶体等国际同步的高端多功能晶体,能够满足不同眼疾患者的需求。
预约挂号电话
--
眼睛问题咨询|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