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雅安日报
八旬老人摆脱白内障困扰
术后的“视”界清晰明亮
“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为患者资助部分手术费用
医院眼科主任车光霞询问高婆婆术后视力恢复情况
87岁的高婆婆三年前因患白内障看不清东西,加上脚步不稳,多次摔倒受伤,其中一次,还把右大腿骨摔成骨折,至今钢针还未取。几近失明的视力,严重影响高婆婆的生活质量,重见光明成为高婆婆的最大心愿。
11月,高婆婆重见光明的心愿在医院(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变成现实。作为低保户,医院正在实施的国家“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资助,获得单眼元补贴。
据了解,医院是“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医院,高婆婆是该院第二名享受到白内障手术资助的患者。
不幸
老人眼睛几乎失明
饱受生活痛苦
11月12日上午,医院眼科主任车光霞拆掉高婆婆左眼纱布后,老人激动地落下热泪,感慨万千:“我看得见了,看得清晰了,非常感谢你们!”
高婆婆住在康定市,15年前老伴去世后,一直独居。
岁月不饶人,随着年纪增大,老人出现走路不稳等情况,出行必须拄拐棍。从3年前开始,高婆婆的双眼又在无痛无胀等情况下,视力出现下降,而且下降速度很快,严重影响到她的晚年生活质量。
高婆婆告诉记者,她的眼睛几乎到了失明的地步,看任何东西都是灰蒙蒙的,有人站在面前,模糊得看不清面部,认不清是谁。模糊的视力让老人吃尽苦头,每天只能坐在家里,上厕所还多次摔倒受伤,今年上半年,甚至摔断大腿骨,至今固定骨头的钢针还没有取。
高婆婆陷入眼睛看不见的艰难生活后,一家人都很着急,为照顾老人,家人把她接到城里小区居住,医院做检查,但医生说,白内障还不成熟,等成熟期到了再做手术。一个星期前,高婆婆的儿子、孙女带老人到荥经走亲戚时,隔壁有位老人得知高婆婆的情况后,称医院白内障手术做得好,医院治疗。
庆幸
医院
让老人重见光明
“我们到了雅安才晓得,部分白内障患者可以享受单眼手术上限元的资金补助。”高婆婆的孙女告诉记者,11月9日,祖孙三代来到医院,老人是低保户,录入住院信息时,被告知做白内障手术可以得到国家这一惠民政策,这让高婆婆既开心又感激。
车光霞主任介绍,医院后,经过一系列检查,左眼视力0.15,右眼视力0.2,锁定导致视力下降的罪魁祸首是白内障,确诊为双眼老年性成熟期白内障,可做白内障摘除手术。
“一听到可以做手术,我很激动!”高婆婆说,眼睛看不见的生活太艰难了,不仅自己痛苦,还要连累子孙。如果眼睛看得见,生活能够自理,会给家人减少许多麻烦。
为尽早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车光霞与手术团队经分析研判,决定先为老人做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待左眼术后完全恢复,再做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
11月11日上午,由车光霞操刀,在显微镜下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的方式,为高婆婆做了左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11月12日上午,车光霞率医护人员查房时,将贴在高婆婆左眼的纱布摘除,高婆婆兴奋地直呼:“我看得见了,看得清楚了!”陪护她的孙女到2米开外的地方,举起右手伸出4根手指,问其有几根手指,高婆婆立马回应:“有4根手指!”孙女很兴奋,在恭喜奶奶恢复视力、重见光明的同时,也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医院医生精湛的医术。
目前,高婆婆的左眼视力已恢复至0.5左右。
高婆婆拿出老年手机,迫不及待地叫孙女为她拨通家乡同患白内障朋友的妹妹电话。电话中,高婆婆激动地叫对方也尽快来医院眼科做白内障手术。
本报记者彭加权
新闻链接
“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
单眼手术最高可得元资助
白内障手术费用是众多患者和家属重点关心的问题。据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为家庭困难的白内障患者提供复明手术专项资助,患者在医院眼科就诊时,可根据自身情况,申请光明基金费用补贴,减轻个人负担,不花钱或者只需花很少的钱就能接受复明手术。
据了解,该项目手术晶体使用德国进口卡尔蔡司晶体,项目截止时间为年12月31日,补助对象为农村脱贫人口(原精准扶贫人员),易致贫监测人员,农村特困、低保等低收入人员。补助标准为:经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按单眼手术上限元的标准予以资金补助;单眼手术个人自付不足元的,按照实际自付金额补助。
为方便患者申请救助,医院开通了“一站式”救助便民服务,患者在出院时,在医院收费室填写相关表格,即可完成申请救助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