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年,欧洲发表了一篇大型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提出白内障手术结束时在前房预防性注射头孢呋辛可以降低术后眼内炎发生几率5倍。自那以后就很多医生常规在白内障术后注射抗生素,包括美国人。然而,美国并没有商家代理眼内头孢呋辛,所以他们用得最多的是万古霉素。年,2例严重的双眼白内障术后发生缺血性视网膜血管炎第一次被报道,接着年又出现了4例(3例双眼,1例单眼),这6名患者均为白内障术后患者(术后1-14天),常规接受了预防性前房注射万古霉素,而最终视力只有0.2甚至无光感。这种疾病有了它自己的名字----Hemorrhagicocclusiveretinalvasculitis,HORV,非常可能与万古霉素有关。
Figure1双眼HORV。A、B可见周边弥漫静脉阻塞,静脉鞘,左眼黄斑区缺血明显。C、D可见右眼周边视网膜缺血严重。
故事讲完了,那HORV是什么呢?以下就是比较实在的干货了!
病因
HORV被认为与万古霉素有关,是一种III型过敏反应,而且可能与万古霉素的剂量有关,当然其他药物也可能会引起HORV。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有视物模糊、多发盲点、视力下降等症状,体征有前房炎症反应、玻璃体炎、视网膜出血、黄斑色白、静脉鞘、角膜水肿等,OCT多表现为网膜增厚、内层视网膜反光增强,FA常见视盘高荧光、周边视网膜缺血、静脉血管炎表现。
Figure2双眼HORV。眼底相和FA表现同图1,C表现为内层视网膜增厚,高反射,提示缺血,而囊样水肿不明显。DEF示周边视网膜少量出血。
诊断标准
特征表现:
1.内眼手术后第1天小瞳孔下眼底无异常
2.之后突发无痛性视力下降(轻者可无视力下降)
3.视力很差(轻者可正常)
4.前房和玻璃体轻中度反应,无前房积脓
5.无血管区扇形视网膜出血(常沿小静脉走行)
6.周边视网膜累及,严重者可有黄斑缺血
7.FA上扇形视网膜血管炎和血管阻塞
其他共同表现:
1.术中眼内使用万古霉素
2.很快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既往对侧眼可能出现过同样情况
4.累及双眼时,第二只眼常常发展迅速病情严重
5.几乎没有角膜水肿
6.视网膜出血范围大、融合
7.容易累及视网膜静脉
8.静脉血管无明显扩张或迂曲
9.OCT示内层视网膜高反射和增厚
10.继续使用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病情加重
鉴别诊断
主要与急性术后眼内炎、病毒性视网膜炎、药物毒性、CRVO。
鉴别点在于:
1.眼内炎常表现疼痛及严重的前房和玻璃体反应,眼底几乎看不见,而HORV无痛性、前房反应轻,眼底比较清楚,常见片状视网膜出血。
2.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虽然也有片状出血,但是进展较慢。
3.急性视网膜坏死也是炎症反应非常重。药物毒性可以导致毒性眼前节综合症(TASS),但是TASS只累及前节,而氨基糖苷类毒性反应常累及黄斑而不累及周边视网膜,而且发生时间早,这与HORV截然相反。
4.CRVO常发生于术后第一天,单侧,血管扩张,点状出血,而HORV常于术后8天左右出现,双眼发病不罕见,大片出血。
怎么办呢
虽然HORV很可怕,但是毕竟出现概率很小,所以并没有主张停止万古霉素作为预防抗生素使用,医生应该全面衡量利弊。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散瞳观察眼底,尽量不要短时期内行第二只眼白内障手术。一旦出现HORV,局部和全身大剂量激素是控制炎症的关键。晚期HORV可能伴随新生血管,可以行抗VEGF或PRP,并停止眼内万古霉素的使用。
原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