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思绘本白内障一场白内障手术引发的哲

楚汐

《白内障》是约翰·伯格系列哲思绘本中的第二本,出版于年,记录的是他在白内障手术期间的所感与所思。

绘本首页写的是「白内障摘除后所做的笔记」,但细读绘本里的文字,不难发现,笔记是开始于他刚摘除完左眼的白内障,而右眼的白内障尚未手术的时候。

绘本内页图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微妙的时刻。

倘若是在两只眼睛都患上白内障的时候,即便视物模糊,却是一种渐进式的病化,是在我们不知不觉间才发现眼睛竟已模糊至此,但好歹双眼在观看万物之时,还是有着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

而当伯格先进行了左眼的白内障摘除,但右眼的白内障还在的时候,此刻的他,再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却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诚如他在绘本里所写:「如果只用右眼看事物,一切都显得破旧不堪,而左眼看到的事物却面貌一新」。

或许正是这份突如其来的强烈对比,让本就热爱思考的他更添了几分敏锐的感知吧。

绘本内页图

绘本依然是和他多年的友人——插画师塞尔丘克合作,左页是伯格的思考文字,一贯的诗化语言,依然让人沉思不已;右页则是塞尔丘克极尽夸张的白描,相较于前一本《海滩上的一个男人》,这本绘本里少了水彩的晕染,却在寥寥几笔的极简白描里多了几分张力。

绘本前半本的画面,都是固定的一个男人趴在(桌上),我们姑且这么理解着吧,但同样的姿势里,双眼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画面呈现。显然,这是为了更好地呼应伯格的思考,因为刚摘除了白内障的左眼,和尚未摘除白内障的右眼,天然地会给人带来完全不一样的视界。

绘本内页图(拼图)

正如伯格在本书里的类比,右眼的后面如同挂着一层麻纱,而左眼则像一面镜子。在麻纱面前,可见之物总显得漠然;而在镜子前,可见之物都开始活动。

这种局部创作的手法,俨然有种被限定的美感,让人忍不住想起美国批评家佩里的名言「带着脚镣跳舞」,尽管他的本意是想表达诗人创作诗歌时,无一不受限于诗歌的格律;但正是这份被框住的束缚,反而让人有意料之外的惊喜感。

一如此刻伯格的体验,陷入对色彩、光影和记忆的感知与思考之中:我们如何才能真正看见?

绘本内页图

绘本的后半部分,毫不意外,记录的是伯格右眼也摘除白内障后的观感。「摘除白内障就如同去除某种特定形式的健忘。你的眼睛开始重新回忆起很多个第一次。从这个意义上讲,白内障摘除后,眼睛经历了一次复活。」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眼睛,又恢复了患病前所失掉的大部分功能,尽管在恢复这些能力之前还需一定程度的努力与忍耐,但失而复得的快乐,言未能尽,且更让人深刻。因此,他得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感受光影与色彩的变化。

绘本内页图

诚然,病痛是不讨人喜的,但是当病痛不可避免时,我们也不妨换个角度,尝试在病痛中思考,重新审视自己与周围这个世界的关系。有时候,暂时停下是为了未来走得更远;更有时候,记录当时的心情,是为了保留一份敏思。

-END-

「部分图源网络,侵删」

我是

楚汐思读绘,感谢阅读,期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8haocangku.com/bnzwh/15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