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视网膜脱离呢?
我们把眼球比作照相机,它的底片叫视网膜,后者是由9层神经细胞织成的精密网。视网膜脱离是指底片掉下来了。例如高度近视的眼球,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被撕扯出了孔,液化的玻璃体以及房水(眼球内部循环的液体)进入裂孔和视网膜下方,将视网膜和它后方原本贴合紧密的色素上皮层和眼球血管层分开。像一幅画,逐渐从墙上撕脱下来,因此导致视力下降。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近视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每年的发病率是万分之一,发病高峰期在40-59岁,高度近视人群的患病风险更高。95%以上患者通过手术可以成功诊治,但可能手术不止一次,以及术后视觉质量不再精致。根据新的临床研究报道,术后有46.58%患者长期存在视物变形,而且患上抑郁症比例更高。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因素包括:
轴性近视:眼轴越长、风险越高(这是为什么我反复科普要控制近视儿童的眼轴增长);
做过白内障手术,特别是玻璃体丢失、玻璃体脱出(做过前玻璃体切割);
眼外伤,例如拳击伤、跳水运动员;
对侧眼睛发生过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周边视网膜出现视网膜变性区,包括格子样变性区(所有近视人群都要每年做散瞳检查,由眼科医生仔细检查赤道部视网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那么近视人群该怎么做来预防视网膜脱离?
01每年散瞳检查周边视网膜
眼球不是一个充水的气球,它的内部有一个大果冻来填充和支撑眼球内部的零部件。玻璃体是果冻,与视网膜的接触面积大,视网膜在人体运动时不震荡。毕竟视网膜是9层神经细胞织成的精密网,还有穿插的密集血管网,精密娇贵,眼球变形时(例如拳击眼球)会导致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和视网膜粘附紧的解剖部位包括:玻璃体基底部(周边视网膜)、视网膜血管走行处、黄斑。这些粘附的部位也是玻璃体对视网膜产生拉力大的地方,也容易因为玻璃体牵拉而出现视网膜裂孔,渐渐地,玻璃体对视网膜裂孔的边缘产生向心性拉力,液化的玻璃体以及房水(眼球内部循环的液体)进入裂孔和视网膜下方,出现视网膜脱离;或者玻璃体牵拉血管,撕裂视网膜表面的血管,引起玻璃体积雪。所以,近视人群要每年看眼科医生,滴散瞳眼药水,由眼科医生仔细检查周边视网膜。
02周边视网膜发现了格子样变性
这是玻璃体牵拉对视网膜引起的早期病变。6-8%人群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45%患者双眼都有,所以另一只眼睛也要保持警惕。只有不到1%的格子样变性患者会发展为视网膜脱离。所以不要怕,从未发生过视网膜脱离、有视网膜圆孔的格子样变性并不一定会发生视网膜脱离。安静的格子样变性,随着逐渐的视网膜萎缩,35%年轻的近视人群会出现视网膜裂孔,2%出现小范围的视网膜脱离,但是不危险,进展缓慢。一般来说,在格子样病变内存在视网膜圆孔,以及有少量的视网膜下液,这些不需要治的,需要定期看医生,评估小范围的视网膜脱离有无进展,进展了才需要激光诊治。如果您的视网膜有格子样变性,要留意有无频繁的闪光感、眼前飞蚊增多,这些现象表明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比较高,需要马上看眼科医生、进行激光诊治。
03周边视网膜发现了视网膜裂孔,但是没症状
无症状的裂孔通常是有盖的裂孔和萎缩性圆孔。裂孔的边缘不存在玻璃体牵拉力,因此不太可能发生视网膜脱离。尚无回顾性或随机临床试验支持这种裂孔需要激光诊治。所以,不需要做激光诊治,每年复查一次便好。
还有,发生格子样变性的眼睛,如果出现马蹄形裂孔,视网膜脱离常常会发生,需要做激光诊治。
04周边视网膜发现了视网膜裂孔,而且有症状
如果近视患者表现为频繁的闪光感、眼前飞蚊增多,这是玻璃体牵拉增加的表现,表明存在玻璃体后脱离。如果这时检查发现玻璃体中存在色素细胞或积血,那表明存在视网膜撕裂。如果不给予诊治,一半患者将会发生视网膜脱离。因此需要立即进行激光诊治。
05激光光凝
视网膜的激光诊治是利用激光的热能烧灼裂孔周围的视网膜,打一圈,把裂孔围起来,烧灼之后出现白色的疤,这样把视网膜和后方的脉络膜紧密粘连在一起(热焊)。这样可以对抗玻璃体的牵拉力,防止液化的玻璃体进入裂孔和视网膜下方,可以将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性减少至5%以下。
近视人群,请不要忽视眼睛的健康检查,每年要筛查近视的并发症。
温馨提醒:如您需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可以通过电话、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