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善书·十点读书原创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北辰的声音何以为医两个月前,在一段《朗读者》先导片里,董卿采访陶勇的一个对话,把很多人看哭了。最近,《朗读者》的正片正在播放,再看一遍这个故事,还是让人想大哭一场。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叫“王阿婆”的老人。陶勇在一次“健康快车”的公益救助中遇到了她。当时,阿婆驼背已经非常严重,腹部也涨了一个大肿瘤,加上眼部白内障晚期。考虑手术的条件特别差,陶勇有非常充分的理由,不做这场手术的。直到听到阿婆的一句话,他改变了主意。阿婆用方言对陶勇说,想亲手给自己做一件寿衣。江西当地的风俗,老人去世的时候,要亲手给自己做一件寿衣,穿着这件寿衣到了那边,才能见到自己的亲人。陶勇当时想到:王阿婆已经在黑暗中度过很多年了,可能这就是他唯一一点小小的心愿:没有这件寿衣,阿婆可能永远也不能和亲人在一起了。他决定克服困难也要给她做这台手术,很幸运的是手术成功了。这个故事的后续,也很令人感动。听联络员说,手术一个星期后,王阿婆就过世了,在那七天里,她给自己做了一件寿衣。衣服上缝了口袋,里面装着丈夫和儿子的照片,口袋的开口被缝住,这样就掉不出来了。阿婆请联络员转告陶勇医生:这些年她一个人什么也看不见,在黑暗中很孤独,很想回家,谢谢他帮她找到回家的路。美国有位外科医生曾说:“一个好医生,最该做的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很幸运,陶勇在行医一开始就领会了这一点。他曾说过,这个手术给他最大启发是,他变得更勇敢了。医生的价值到底是在手术的价值,还是人的价值,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所谓行医,不仅治愈病人的病痛,同时也照料病人的内心。有时候,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所以,这么多年,也一直在行医路上,他总是做的比别人更多。为患者省钱:大老远到北京来看病的,他知道他们很不容易,家庭困难。不是寻找更平价的药来替代,就是帮忙设法节省医药费。他想办法,能省则省,能帮则帮。为患者补贴:有一位患者,凑不够手术费,只能做一只眼睛。他让患者过来做手术,把两只眼睛都给做了,余下的手术费,他自己补贴。他说:“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他瞎。”不排斥特殊患者:曾经,有位艾滋病患者,有些医生会有所顾忌。到他这里,没有歧视,热心治疗。他明白,只要手术操作合理,艾滋病人并无什么好怕的。类似的故事,说都说不完。他的博导老师黎小新说过:陶勇做医生,是赚不了什么钱的。这么多年他仍然住着偏僻地方的小房子,赶着地铁早出晚归,陶勇对物质生活总是要求的很少,很简单。但他对自己的专业要求很高,当那些从各地辗转到他这里的病人被治愈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的使命得到了实现。那个使命就是: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救死扶伤,不辞艰辛。高晓松对他高度评价:佛说国王,医生,教师都身负他人之责任,一念向善,功德无量。如此慈悲大善,是乃苍生大医。当善良遭遇人性之恶很多时候,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自己付出善意,却跌入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会不会对自己一直信奉的东西产生怀疑。我相信,很多人的回答可能是这样:对人失望、收回好意、变得冷漠。毕竟,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的天然属性。时隔0个月,再回想那位提刀来砍自己的病人,陶勇从面目模糊到清晰。那位病人的眼睛因为很严重的并发症,几近失明。陶勇给他诊治,给他做手术,包括帮他最大程度地节省医药费,可以说仁至义尽。为他用尽全力,恢复部分视力,但这个结果他并不满意。这也成为接下来报复的理由。月20日下午2点,犯罪嫌疑人崔振国拎着菜刀,医院。头上被砍了三刀,左胳膊、右胳膊前臂、左手的掌中以及背后都有多处骨折,还有神经、肌肉、血管的断裂。三个月后,陶勇出院,面对记者的采访,他的回答,让人一秒泪目:“我不恨他,也不宽恕他,只是理解他。”“那个病人要砍我,无非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这件事也让他对善恶有了更多元的思考,他讲过一个故事。他曾经帮过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她们家很困难,陶勇给她免费捐赠了人工晶体。医院会诊,路过楼道,他发现女孩的爸爸在偷钱。陶勇并没有惊讶,他知道女孩家里实在太困难了。后来他们上门诊,碰上一个老奶奶摔倒。女孩爸爸二话没说,背着老奶奶就到急诊室了。这件事对陶勇最大的触动是,他说:“没有完全的坏人,也没有完全的好人,人性是善恶的两面。”人性善的一面需要好的环境去引导。过得好的人,其实更容易成为好人。正是因为理解这一点,他在被人性之恶重重伤害的时候,没有对这个人间失望。他不怪这个病人,他如果过的好一点,他不会做出这样愚昧的事情。当然他也不会原谅,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更不会因为自己遭遇的,而失去对这个世界的善良的信念。只有不回避痛苦和黑暗的人,才有资格真正去谈善良与坚定。稍微能走一些的时候,他就回到自己的岗位,暂时不能做手术,他就给一直翘首期盼他的病人看诊;并希望通过公益、科普、科研,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他说,即使以后不能再重返手术台了,也想组织盲童进行巡演,让他们赚钱养家。他曾经被恶意狠狠伤害,但并没有对这个世界失望,而是继续帮助那些无助痛苦的人们。如此善恶分明,如此温柔良善。善良互相照亮陶勇最感动的是,当他的患者拿刀砍向他的时候,每一次都有人帮他挡,挡了三次,将他从死神那里抢回来。一位科室的同事,他的耳边被削了半边,头上一个大口子。一位志愿者,头部外伤,肿了很久。还有一位患者家属,用胳膊帮他挡刀。当天之内,他看到的魔幻场景便是,有的患者要来砍杀他,有的患者却帮他挡刀。即使遭遇了这么糟糕的事情,他没有愤怒没有怨恨,出院之后很快回到原来的岗位,服务他原来的患者。有人很心疼,可是他却说:伤他的是患者,救他的也是患者。有人为他鸣不平,但是他却说:当大夫是值得的。他讲道这样一个故事。被砍完之后,他真的没有哭。但这一次,他的病人朋友来看他,陶勇却哭了。这位病人来自河南,十多年前,他带2岁多的孩子来看病。孩子患上的是恶性肿瘤,十年间,他们的关系就像朋友一样。因为病人也没钱,陶勇也是帮他们能省则省。得知陶勇出事,他远道而来看望,看到陶勇的第一眼,就哭了。这个历经半生的七尺男儿,泪流满面地说,这辈子就哭过两次。一次是孩子第二个眼睛被摘的时候;还有一次就是知道陶勇被砍。“你真诚无私地帮助了别人,别人心里头有你。”世间虽然严寒,但是人心的暖是让人觉得一切都值得的。有人问,为什么要始终选择善良?因为生命的意义,原本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善良是会传染的什么是善良的意义?陶勇讲过一个故事,他曾经帮助过一个小女孩,白血病,几乎双目失明。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在她眼睛上扎针。让陶勇震撼的是,这个6岁的孩子,居然不用麻醉剂,只要点一滴麻醉效果很弱的眼药水。双眼都扎了十几针,她还能讲笑话。当陶勇问道原因,她说,想给家里省点钱。后来,女孩的眼睛得到好转,参加了画画比赛,拿到第一名,奖金是元。更让陶勇难以置信的是,女孩居然拿出元去帮助另外一个更困难的家庭。更让陶勇医生哽咽的是,当女孩一家知道陶勇医生住院之后,给他发